<rp id="wormc"></rp>
    <th id="wormc"></th><rp id="wormc"></rp>
  • <button id="wormc"></button>
  • 親情中華
    您當前所在位置是:親情中華 > 活動新聞
    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
    發布時間:2022-11-03     作者:   來源:   點擊量:3072   分享到:
    字號:

    抗日戰爭爆發后,大批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激情的華僑青年奔赴延安。為了加強他們之間的團結和聯絡,并通過他們展開對海外僑胞的聯系和宣傳工作,1938年底和1939年7月,陜甘寧邊區先后成立了陜北公學華僑聯誼會和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駐延辦事處。為加強黨對華僑工作的領導,1940年2月28日,中央書記處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華僑工作委員會,朱德任書記。同年9月5日,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宣告成立,會址設在大砭溝內的兩孔土窯洞里。

    1941年12月8日,為加強國際統一戰線和黨對海外華僑工作的領導,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朱德任主任。隨后僑聯由大砭溝遷駐王家坪。

    WechatIMG253.jpeg

    這排平房原是軍委機關合作社和軍人俱樂部,1942年春夏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由大砭溝遷駐王家坪后,這里就成了延安僑聯所在地。在此期間,延安僑聯接受以朱德為主任的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

    1946年3月12日,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改名為延安華僑聯合會。

    當時,房內的設備非常簡陋,除有幾張辦公桌凳外,就是華僑喜愛的從海外郵來的書報雜志、樂器、棋類和體育器材。每逢星期天,僑聯俱樂部都在桃園舉辦舞會、開展體育比賽或舉行形式報告會。僑聯還在這里為新來或將要去前方的華僑同志舉辦歡迎會或歡送會。

    序言

    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群眾團體。在抗日戰爭中,延安僑聯積極團結留延華僑,廣泛聯絡海外僑胞,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獨立作出重大貢獻。同時,也為黨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僑務工作者和其他方面的專門人才,并積累了豐富的僑務工作經驗。延安僑聯在中國僑聯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心向延安

    WechatIMG254.jpeg

    抗日戰爭爆發后,一批又一批華僑熱血青年離別親人,從海外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與祖國軍民一起,同敵人浴血奮戰。作為抗戰的重要后方,“到延安去”成了無數愛國華僑青年的心愿。華僑青年大多由西安八路軍辦事處途徑轉赴延安。從西安到延安,路途400余公里,沿途要經過國民黨設在耀縣、同官、洛川等地的關卡,隨時都有被扣留甚至殺害的可能,但華僑青年以“不到延安誓不休”的毅力和精神,硬是克服千難萬險,來到延安??箲饡r期,先后到延安工作過的華僑有600多人。

    跟隨華僑一同到來的還有救護車、藥品等物資,以及大量的捐款。僅1938年10月至1939年2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就收到華僑經香港捐款50萬元,宋慶齡從菲律賓匯款6000元,有力地支持了邊區軍民的抗戰。

    僑聯成立

    WechatIMG255.jpeg

    1938年底,陜北公學分校成立了華僑聯誼會,印尼華僑張然和任主任,泰國華僑朱瘦林任副主任,新加坡華僑廖冰任秘書長。這是陜甘寧邊區成立的第一個華僑團體。1938年11月,馬來亞華僑彭士馨率南洋華僑司機回國服務團,跋涉7000余公里,歷時3個月到達延安。這批成員共11人,他們有的去了前方,有的留在延安。1939年7月16日,留在延安的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在邊區交際處成立了駐延辦事處。服務團團長彭士馨任總干事,馮志堅任秘書,下設宣傳股、組織股、勸募股。

    1940年9月5日,由南洋華僑駐延辦事處發起,在楊家嶺大禮堂召開全體留延華僑大會,來自新加坡、英國、法國、美國、印尼、爪哇等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名華僑出席了大會。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大會決定成立留延華僑救國聯合會,并通過簡章,選舉產生了以李介夫為主任的執行委員會。

    為加強黨對華僑工作的領導,1940年2月28日,中央書記處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華僑工作委員會,朱德任書記。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加強國際統一戰線和黨對海外華僑工作的領導,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朱德任主任,黃華為秘書長。葉劍英、李初黎、何英、肖林、林仲等為委員。

    僑領訪延

    WechatIMG256.jpeg

    1940年5月31日,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與南僑總會常委侯西反、總會秘書李鐵民從西安抵達延安,受到延安軍民的熱烈歡迎。

    WechatIMG257.jpeg

    6月1日下午,毛澤東在楊家嶺會見了陳嘉庚,并共進晚餐。這次會見給陳嘉庚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955年陳嘉庚重訪延安,在毛澤東舊居前,他激動地回憶了當年的情景。

    6月2日下午,陳嘉庚、侯西反在朱德的陪同下訪問了抗大三分校,受到了抗大三分校師生的熱烈歡迎。陳嘉庚訪問延安時,一直住在陜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在這里他同許多華僑青年進行了交談。

    6月8日,陳嘉庚一行結束8天的訪問離開延安。1940年12月,陳嘉庚回到新加坡,在萬人歡迎大會上介紹了在祖國各地的見聞,并指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p>

    延安歲月

    WechatIMG258.jpeg

    在延安,華僑青年積極參加邊區的經濟文化建設,先后興辦了華僑毛紡廠、光華制藥廠等實業。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看到華僑的身影。在新聞部門工作的有余光生、沈建圖、陳龍、丁拓、沈光、曾艾狄、王唯真、廖冰等;在財經部門工作的有余震、莊國英、李永輝等;從事翻譯工作的有謝生、郭戈奇等;就連當年給毛澤東開汽車的司機梁國棟,也是從馬來西亞來到延安的華僑。

    《黃河大合唱》是新加坡歸僑冼星海和緬甸歸僑光未然一同創作的一部偉大樂章,他從延安唱到重慶,唱遍全國,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當然也有人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李林、劉金宇、古從軍等就長眠在了祖國的土地上。

    在數百華僑中,廖承志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珠。他是日本歸僑,1935年長征到陜北后,先后任香港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新華社社長、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共中央委員。建國后曾擔任過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中國僑聯名譽主席、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

    1947年3月,延安僑聯隨中央撤離延安,1948年移駐河北平山縣西柏坡。1948年秋更名為中國解放區歸國華僑聯合會。1956年10月5日,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在北京成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麻豆,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性做久久久久久
    <rp id="wormc"></rp>
    <th id="wormc"></th><rp id="wormc"></rp>
  • <button id="wormc"></button>